最後的蔓珠莎華:梅艷芳的演藝人生

HKD 128.00

數量

簡介

+
二○一三年是梅艷芳逝世十周年。十年以來,從坊間、傳媒到學術界對梅艷芳的討論,早已超出對一個已故巨星的純粹懷念。不少人指出,梅艷芳的形象、音樂與電影的代表性,標誌了香港一個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時代,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部份。 在音樂方面,梅艷芳歌路縱橫,形象百變;她有「東方麥當娜」之稱,同時大量改編日本歌曲,又翻唱國語老歌,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時,梅艷芳卻建立個人風格──那是香港混雜文化的代表。在當過多屆歌后、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均破紀錄的背後,梅艷芳身上銘刻了香港文化。 電影方面,除了曾是影后、香港片酬最高的女星外,她也是少有遊走不同電影類型而都獲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員:文藝片《胭脂扣》、喜劇《審死官》、動作片《東方三俠》都非常成功。這跟她舞台上的百變形象有關,也跟當時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質關係甚大。 這書的目的並不只是讓人更了解梅艷芳,而是從她身上了解整個香港文化的獨特性。本書旨在對梅艷芳作深入的評論及賞析,嘗試深入淺出,並以多元角度討論。 - 獨家深度訪問: 訪問曾跟梅艷芳合作的音樂製作人、導演及演員,包括黎小田、倫永亮、關錦鵬、許鞍華、許冠文、許志安、鄭裕玲等,談論梅艷芳的歌唱技術、舞台風采、角色演繹、專業精神等,娓娓道來他們與梅艷芳的合作經驗,釐清坊間對梅艷芳的不實傳聞。 - 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及評論人撰稿: 由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討論梅艷芳,例如從性別、流行文化、明星研究、九七政治、身份認同及香港電影發展等不同議題切入。 - 隨書收錄 梅艷芳逝世當年,各屆人士紛紛撰文悼念,道出她對整個影壇、歌壇及社會的影響與價值,此書重新收錄當中部份文章,當中包括張五常、李碧華、陶傑、張敏儀、吳靄儀、黃霑等人的文章。 (此書作者收益扣除基本開支後作慈善用途) 作者簡介: 李展鵬,文化評論人,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,英國Sussex大學傳媒與文化研究博士,現任教於澳門大學傳播系。亦為《新生代》雜誌總編輯、《澳門日報》及《力報》專欄作者,並為內地、香港、台灣的評論網站撰文,著有《在世界邊緣遇見澳門》等。(create_adam@yahoo.com.hk) 卓男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。曾任《電影雙周刊》編輯、《香港電影》助理總編輯。多年來參與編輯、資料搜集、宣傳、統籌及策劃等與電影有關的工作。編輯書籍包括《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特刊》、《童星.同戲──五六十年代香港電影童星》等。著有《李小龍Bruce Lee My Brother──李振輝回憶錄》。現職節目策劃。

付款、送貨及退貨

+

送貨方式

  • 國際送貨
  • 香港 本地送貨
  • 香港 本地取貨

付款方式

  • 八達通
  • 微信支付
  • 拍住賞
  • 信用卡
  • 銀聯
  • 銀行轉帳

退貨及退款政策

購買須知 1. 貨物出門,恕不退換。如有特殊情況,請先聯絡本會。請不要重覆下單。 2. 本地買滿350元免運費。香港以外地區不設免運費。 3. 中國、澳門、台灣以外地區顧客購買後需聯絡本會處理運費事宜。 4. 付款方式如選用銀行轉賬(僅限香港地區銀行戶口),顧客請於5天內完成轉賬並上傳入數證明,以確保訂單有效。 5. 所有顧客如發現商品有破損,請於收到商品後24小時內先向速遞公司申報,再與本會洽詢更換商品事宜。請勿自行將商品寄回,若自行寄回請自行負擔寄回運費。 6. 網站上載的圖片僅供參考,一切以實物為準。 7.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保留最終決定權。

你可能感興趣的商品

評語

1 評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