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ategory
All (91)
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叢書 (19)
香港電影回顧 (17)
會員文集 (13)
其他電影書籍 (29)
書籍套裝/系列 (5)
香港國際電影節叢書 (4)
HKinema (6)
Find Us
Find Us
Delivery Methods
Payment Methods
Payment Methods
About Us
Return & Refund Policy
Return & Refund Policy
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網店
Login
/ Sign up
USD
|
EN
Find Us
Products
All
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叢書 (19)
香港電影回顧 (17)
會員文集 (13)
其他電影書籍 (29)
書籍套裝/系列 (5)
香港國際電影節叢書 (4)
HKinema (6)
Delivery Methods
Payment Methods
Payment Methods
About Us
Return & Refund Policy
Return & Refund Policy
香港電影:額外的維度(中文增訂本)
Quantity
−
+
Add to cart
Summary
−
+
**預計下星期初到貨** 出版社: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:張建德(Stephen Teo) 譯者:蘇濤 定價:$138 ISBN:9789888466597 出版日期:2018年2月 內容簡介 這不是香港電影史,是香港電影百年歷史的成長誌。 早期仰賴南來影人撐起工業,在「過客」與「統戰」心態的拉扯中,香港電影長出了最早期的北望神州的模樣;海外市場的開拓,娛樂至上的精神種下了歌舞昇平的基因;新浪潮的湧現,我城的意志扎根。 張建德於1997年出版的香港電影英文專著,20年後才迎來中文譯版,作者特別新增篇章,詳述「後九七」香港電影。書中爬梳香港電影獨特的類型(武俠、動作、鬼怪、梟雄等),分析重點電影人的特質(李翰祥、胡金銓、李小龍、成龍、唐書璇、徐克、許鞍華、杜琪峯等),呈現出電影人、作品、城市三者交織的非一般香港電影景觀。 作者簡介 張建德,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副教授,主要著作包括《王家衛》(2005)、《胡金銓與〈俠女〉》(2007)、《中國武術電影:武俠傳統》(2009)、《亞洲電影的經驗》(2013),以及《東方西部片》(2016)。 譯者簡介 蘇濤,電影學博士,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,主要研究領域為華語電影歷史及批評,著有《浮城北望:重繪戰後香港電影》(2014),另譯有《民國期的上海電影與城市文化》(2011)。 推廣重點 1. 爬梳歷史,詳述香港電影從南來影人的「中華觀」到「本地化」的過程; 2. 著重類型分析,突出香港電影百年發展所形成的不同類型作品,及其興衰的過程; 3. 強調作者論,仔細分析重要的香港電影作者特色及其影響。 名人推薦 張建德此書的英文版寫於他和我共事於香港國際電影節的1990年代中期,詳細論述了香港電影的源流、類型發展和作者風格,涵蓋了從早期到回歸前夕的香港電影,有宏觀也有微觀,實屬難得之作。二十年後的今天,讀來仍甚有參考價值。今次出中文版有新加的章節,而譯筆信達,更添本書價值。 ──羅卡(資深香港電影研究者) 張建德的《香港電影:額外的維度》是英語世界第一部完整的香港電影史,在香港回歸的1997年推出,一直是關注亞洲電影的業界讀者和大學課堂的必讀書之一。張建德以其長期任職香港國際電影節的豐富經驗,對香港的電影類型(尤其是武俠片/功夫片)和電影作者/明星(如胡金銓、李小龍、成龍)的成長提出獨到的見解。中文版新增補的一章概述了香港電影「終結」之後的新發展,增強了本書作為電影史的質量。這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學術專著。 ──張英進(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文學系系主任、比較文學教授) 目錄 繁體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部分 「南來影人」與本土影人 第一章 上海遺風:早期香港電影 第二章 重演上海:香港電影中的歌女 第三章 早期粵語片 第四章 父與子 第五章 浪漫與犬儒的國語片 第二部分 武俠 / 功夫片 第六章 胡金銓之道 第七章 刀劍與拳腳 第八章 李小龍:自戀的小龍 第九章 成龍:另一條功夫之龍 第三部分 拓荒者 第十章 「新浪潮」 第十一章 「新浪潮」動作片作者 第十二章 第二波「新浪潮」 第四部分 邊緣人 第十三章 崇敬與恐懼:香港的「中國症候」 第十四章 鬼魂、殭屍、妖魔及其他混雜類型 第十五章 壞顧客與梟雄片 第十六章 後現代主義與香港電影的終結 第十七章 「後九七」時代的香港電影 譯後記
You might also like